哪里有工地,哪里就有党组织。在澧县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施工现场,佩戴党徽的党员处处可见,他们热火朝天抓生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
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是我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交通精准扶贫的一项重大举措,公司党委推行“把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的创新管理模式。
2018年11月16日,常德路桥集团第一临时党支部在澧县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部成立,党员们充分发挥业务专长和传、帮、带作用,在项目中开展“学技术、精业务、讲道德、提素质”活动,他们承担着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成为项目建设的“排头兵”,形成了全员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图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明浩向第一临时党支部授牌
澧县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全长921.584公里,项目标准高、难度大、困难多、任务重。面对纵横跨域大、环境复杂等困难,临时党支部书记杨杰平带领项目团体积极克服困难、组织施工。截至2020年4月上旬,澧县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累计完成里程785.186公里,完成产值25506.99万元,为2020年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通村路复工复产现场
临时党支部始终坚持融入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工程建设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项目建设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
图为第一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澧县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处处展示着“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党建知识展板,党员活动室简洁而富有活力,党建工作成效既体现在一幅幅展板之上,也彰显在党员干部的工作中。临时党支部已成为促进施工生产的“主心骨”,党建工作也不再是党支部书记的“独角戏”,而是项目团队的“大合唱”。
哪里有困难,就把党员派到哪里。临时党支部将党建工作阵地前移,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效协调,确保发现问题不过夜,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签定党员承诺书,激励党员发挥表率作用,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以前称盐打油,或者农忙时间要买化肥、农药不仅要走半天,还要肩背担挑弄回家,山路不好走还危险。遇到冬天家里人去看病,天不亮就要打电筒出发,看完病后晚上再打着电筒回家。”“老家通了水泥路,比以前的泥巴路强太多了。”“自从村里通了水泥路,买车的村民是越来越多,一家人走亲戚方便多了。”说起已经完工的水泥路带来的出行变化,甘溪滩镇太青村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笑得合不拢嘴。“山顶上有15户人家,从山下修上去有9道弯,5个大弯4个小弯,耗时费力真不容易,大伙修那1.4公里路流了不少汗,可看到路通后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又觉得值了。”杨杰平擦掉满脸汗水,自豪地说。自从项目部进场后,杨杰平带领技术人员走遍片区各个村组,每到一处,都积极向老百姓沟通宣传,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公路通了,农村发展产业的天地更加广阔了,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生活、新产业、新面貌。
闭塞的交通是制约我省一些贫困乡镇发展的“紧箍咒”,不仅给民生带来不便,更制约了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出不去,外地人员进不来。“遇到下雨天别说下山,车都无法通行,毕竟是土路,坑坑洼洼,坡度还那么陡,现如今,泥巴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路好走了,乡亲们离致富也不远了。”村支书皮志辉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
日新月异,今非昔比。随着自然村通水泥路在每个乡镇村民组的全面实施,一幅幅“村庄连通致富路,产业发展正当时”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画卷徐徐展开,而这一切,离不开常德路桥人的日夜付出,离不开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常德路桥建设集团承建的每一条农村公路将承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每一次巨变。(澧县通村路项目 孙 峰)